诗词:<如梦令>的内容,作者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1 22:15:20
详细一些

《如梦令》是词牌名,原名《忆仙姿》,改名《如梦令》,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写的《忆仙姿》中有“如梦,如梦,残月落花烟重”等句。

不知道你说的是谁所做《如梦令》。

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品有:

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 》--李清照

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
今译:
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,
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,
深深地沉醉,而忘记归路。
一直玩到兴尽,回舟返途,
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。
大家争着划呀,船儿抢着渡,
惊起了满滩的鸥鹭。

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--李清照

昨夜雨疏风骤。浓睡不消残酒。
试问卷帘人,却道“海棠依旧”。
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!

译:
“昨夜雨疏风骤”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。疏,正写疏放疏狂,而非通常的稀疏义。当此芳春,名花正好,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,心绪如潮,不得入睡,只有借酒消愁。酒吃得多了,觉也睡得浓了。结果一觉醒来,天已大亮。但昨夜之心情,却已然如隔在胸,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。于是,她急问收拾房屋,启户卷帘的侍女:海棠花怎么样了?侍女看了一看,笑回道:“还不错,一夜风雨,海棠一点儿没变!”女主人听了,嗔叹道;“傻丫头,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,绿的见多了吗!?”

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,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,可谓“传神之笔。

作者以“浓睡”、“残酒”搭桥,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。然后一个“卷帘”,点破日曙天明,巧妙得当。然而,问卷帘之人,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,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。 真是绝妙工巧,不着痕迹。词人为花而喜,为花而悲、为花而醉、为花而嗔,实则是伤春惜春,以花自喻,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。

李清照《如梦令》(常记溪亭日暮)

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争渡?争渡!惊起一滩鸥鹭。<